在家门口享受“舌尖幸福” 社区食堂何以长久“留香”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每天的一日三餐,是千家万户的“头等大事”,也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内涵。近年来,全国多地推广社区食堂,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物美价廉的“舌尖幸福”。然而,部分社区食堂面临客源单一、过度依赖财政支持、经营模式单一等困境,制约了其长效稳定运营。业内人士表示,实现社区食堂长久“留香”,需综合施策,降本增效,多措并举延续居民家门口的幸福“食”光。
社区食堂“暖胃”更“暖心”
中午时分,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街道金汤街社区老年食堂人头攒动。可口的饭菜和各种优惠套餐,让食堂顾客盈门,深受老年群体欢迎。年近八旬的陈桂福老两口是这个“好吃不贵”又“亲近居民”的食堂的忠实“粉丝”。
“自己做饭太麻烦了,菜买少了,人家不卖,买多了两个人吃不完容易坏。”陈桂福说,因为子女不在身边,午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吃。该老年食堂负责人张莉退休前一直在社区工作,对老人“吃饭难”问题深有体会:“有的老人做饭不方便,做一餐面条能吃三顿。还有的人吃饭不规律,饿了就随便吃点。”
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积极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发展。2023年10月,民政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完善老年食堂、老年餐桌、老年助餐点等老年助餐服务设施配置,优化功能布局,将老年助餐服务设施纳入城市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促进服务便利可及。
在重庆,社区老年食堂成了周边老人每天必到的“打卡”地。重庆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周万利介绍,2024年,重庆建设老年食堂1695家,年服务200万人次。“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健康卫生又实惠的餐食还吸引了不少周边社区的老年人和附近工作的年轻人慕名而来。”张莉说。
“我每周会到公司附近的社区食堂用餐2到3次,一份套餐的价格是18元,有时候线上支付还有优惠。”曾伶俐说,“社区食堂的环境很干净,用餐价格也对年轻人非常友好。如果不吃自助餐,旁边的食品档口还有钵钵鸡或者汉堡可以另外点餐。”
部分社区食堂“留香”不易
虽然在多方推动下,社区食堂建设如火如荼,为居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但不少社区食堂却面临着亏损的风险,难以实现长效运营。2024年有关“社区食堂倒闭”的话题一度被公众热议,“有些食堂开业不足两个月即关门,上百位老人预付卡无法退款”。部分社区食堂运营和服务效果不理想,多地出现社区食堂停止经营的情况。
——客源单一,盈利点少。重庆市九龙坡区民政局老龄工作科科长张威指出,部分社区食堂定位为老年食堂,客源主要为辖区老年居民,而老年人口数量有限,且就餐时间相对固定,导致食堂的客流量难以大幅提升。此外,由于社区食堂的公益属性,每餐价格较低,导致食堂收入有限。部分社区食堂菜品单一,口味也较为清淡,无法满足广大顾客需求,难以吸引社区外的消费者前来用餐。
——经营成本较高,依赖财政支持。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社区食堂的建设、运营、服务背后都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和输血,有的是减免房租,有的是政府购买服务,还有的是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或者定期发放运营补贴。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食堂负责人李恒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社区食堂每月租金和物业费约3万元,员工工资和社保每月支出约8万元,加上水电气费用等食堂每月经营成本超12万元。李恒表示,社区食堂部分档口出租的租金收入和政府发放的老年人助餐补贴等经费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食堂的运营。
——运营模式缺乏创新,市场竞争力弱。李恒表示,有些小型的社区食堂由小餐馆转型而来,或者是夫妻店,仅能提供简单的堂食服务,缺乏外卖、团餐、上门送餐等多元化服务。同时,单体运营的社区食堂在人员、采购、房租等方面的成本较高,且食品安全问题较难得到保障。“部分社区食堂在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方面也较为滞后,如果仅仅聚焦社区食堂的公益属性,而忽视了商业推广吸引更多顾客,那么社区食堂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李恒说。
多措并举延续幸福“食”光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社区食堂虽小,却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业内人士指出,社区食堂“降本增效”是重中之重,需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才能实现长效运营。
一是建议将“社区老年食堂”更名为“社区食堂”,面向普通群众开放。多名社区食堂经营者表示,社区老年食堂如果只有老年客源将难以实现盈亏平衡,因此,差异化经营、分时段就餐、扩大社区食堂餐食供给将有助于提升社区食堂品质,增加收入来源。建议在优先保障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的基础上,面向全体群众开放。积极开发针对各种群体的营养餐,更好满足多元化用餐需求,充分挖掘餐饮市场潜力,推动老年食堂收支平衡。张威等基层干部建议,在老年食堂满足用餐需求之余,可促进餐饮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延伸提供老年人康复护理、文化娱乐、日间照料、康复辅具租赁等服务,探索社区居家“一站式”养老服务解决方案,通过增加其他收入反哺助餐服务。
二是建议相关部门明确将社区老年食堂水电气执行居民生活类价格。“目前国家层面仍然未对老年助餐服务场所的水电气等收费标准按照民用执行,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文件,明确将社区老年食堂水电气执行居民生活类价格。”张威介绍,以民主村社区食堂为例,如果将水电气收费标准由现在的商用改为民用,该项成本支出将下降三分之一左右。目前,部分省市或区县已探索出台了相关政策,例如,重庆通过发布《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明确对符合条件的老年助餐服务机构,用水、用电、用气按规定执行居民生活类价格。
三是建议连锁餐饮企业参与,降低社区食堂单体运营成本。李恒带记者来到了民主村社区食堂的后厨,冰箱里真空冷藏的已经处理过的配菜引人注意。“这是由重庆嘉华投资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供应链提供的新鲜配菜,运到食堂后可直接下锅烹饪,节省了后厨的人力,也更加干净卫生。”李恒说,得益于联营公司有成熟的供应链渠道,降低了成本。周万利建议,支持连锁餐饮企业建立“中央厨房+冷链输送+社区配送站+流动餐车”的社区老年配送餐体系,推动1个中央厨房辐射多个社区,形成规模化、连锁化运营,扩大和优化供应链,推进同质同标服务,打造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