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刘镇东:柔新经济特区非零和游戏 而是双赢合作模式

(2日讯)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刘镇东指出,柔新经济特区并非零和游戏,其发展不仅能解决马新双方经济需求,更是创造双赢的机遇。 刘镇东在接受《东方日报》专访时表示,柔新经济特区的成功关键在于如何打造更紧密的双边供应链。 他举例,若新加坡的企业将工厂迁至新山,并支付2/3的新加坡薪资,对劳工和企业来说都是可接受的方案,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土地与运营成本。 他进一步解释,新加坡因土地与人力资源有限,逐渐面临经济压力,而柔佛的劳工成本相对于新加坡较低,同时具备完整的供应链和技术优势,使得柔新经济特区的合作能有效分担两地的经济压力,进而吸引更多国际企业进驻。 “全世界没有多少个地方有着像新加坡这般全面的金融中心配置。” “当两地供应链紧密结合时,柔佛与新加坡将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经济体,这对吸引全球企业来说是无可比拟的优势。” 深圳模式带来启示 刘镇东也认为,深圳的成功经验可作为参考,但柔新的模式需要结合两地实际情况加以创新。 他分析深圳的发展历程时提到,深圳早期经济附庸于香港,但自1997年后逐步走向自主发展,尤其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深圳决定以科技为核心,成功转型为科技重镇。 “但是,新加坡不是香港,也不是深圳,比起香港,新加坡具备完善的工业与国际投资环境,这些特点与柔佛合作,则可以相辅相成。” “很多人觉得国家不好,但其实的供应链技术水平很高,所以柔佛与新加坡结合起来时,可以成为中高端的技术重镇。” 大马应推动科技横向发展 此外,刘镇东也提到,的半导体产业具备全球竞争力,但现阶段更多是与国际企业纵向结合,未能充分横向拓展至其他领域。 他建议,将高科技应用延伸至农业、制造业等领域,如无人机在农业中的使用,农业机器人的开发,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的科技需不断向上突破,同时也要横向影响其他产业。这样的技术扩散,将是我国经济再度起飞的重要方向。” 配合农历新年到来,刘镇东(左3)接受《东方日报》专访,左起为记者王思琦、高级记者侯显佳、执行主编杨紫玲。 刘镇东 柔新经济特区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知识和经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