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万瓶“特供酒”销毁 打击假冒伪劣净化市场
12月24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罚没物资全国统一销毁活动。主会场设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另有10个省(区、市)的相关城市设立了分会场,并通过视频连线同步进行销毁。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虚假标注或宣传与党政机关和军队有密切关联的特定名称、符号、标志性建筑物、官方活动等信息,制售“特供”“专供”“内供”等假冒伪劣酒类商品,损害了党政机关和军队形象,扰乱了线上线下市场秩序,欺骗误导消费者。这些非法制售的所谓“特供酒”存在生产条件恶劣、以次充好、来源不明、原料劣质等问题。有些在脏乱差的“黑作坊”“黑窝点”灌装,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有些将低成本白酒冠以“特供”之名冒充高档白酒;有些未标注生产者、生产日期、生产地址等必要信息,产品来源不明;有些用劣质酒精加色素、香精等勾调而成。
此次活动依法对部分达到销毁条件的罚没物资进行了公开销毁,旨在震慑违法分子,引导消费者自觉抵制“特供酒”。全国共销毁“特供酒”13.2万瓶,包材9.2万件(套),销毁过程采取绿色环保、无害化方式进行。
自今年3月以来,市场监管总局深入开展“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制售“特供酒”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党政机关和军队形象以及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专项行动包括线下全面排查治理,重点检查包材库房、成品库房、销售场所等,并深入排查高档酒店、特色餐厅等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酒水单、仓库、结算单等。同时,线上也进行全面监测清理,重点监控网络交易平台、拍卖平台、广告发布媒介等,对网络商品交易及互联网广告信息进行监测排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公安、网信等部门定期开展线索会商、提前介入侦查、问题线索移交、联合执法办案、案情研判分析,形成跨部门整治合力。此外,在贵州、四川等白酒主产区物流园区设置检查卡点,阻断“特供酒”物流链条,彻查其进货渠道、流向和购销台账,深挖生产源头、包材印刷制作源头、虚假广告和虚假宣传信息发布源头。截至目前,已查获“特供酒”超66万瓶,制假售假设备500余套(台),包材490余万件(套),捣毁制假售假窝点200余个。
随着专项行动的持续深入,不法分子可能采取更为隐蔽的手段逃避打击。未来,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坚持线上线下同步打击,强化部门高效协同联动,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持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不断规范酒类制售及营销宣传行为,引导消费者警惕“特供酒”陷阱,全力铲除“特供酒”生存土壤,切实维护党政机关和军队形象,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知识和经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