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机场群白热化竞争协同待解 新机场加速推进引发关注
广州市政府官网发布消息称,广州新机场(即珠三角枢纽机场)的项目建议书已正式获得国务院立项批复同意。接下来,该项目将进入实质性的流程审批以及建设加速推进阶段,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机场总体规划报批、初步设计报批、施工图设计等一系列流程申报审批工作后正式开工建设。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即将建设的又一座新机场。目前,在这个半径不到200公里的区域内,已经汇聚了五座旅客吞吐量超过千万级的机场,其中定位国际枢纽的有三座。
广州新机场同样定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空枢纽之一,随着项目立项获批,如何更好地协同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值得注意的是,广州新机场的选址并不在广州,而是佛山高明更合北场址。最终命名还在研讨中,并未公之于众。
广州新机场规划明确: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空枢纽之一、广州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湾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近期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50万吨;远期规划目标年为2050年,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至8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220万吨。飞行区标准为4E级,将建设37万平方米航站楼及相关配套设施。
作为广州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新机场未来或许也将承接目前广州白云机场溢出客源。此外,还规划引入“两高铁一城际一快线”四条轨道交通和“五横五纵”高速公路网,实现与周边城市中心区的便捷联系。
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已有五座旅客吞吐量超过千万级的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珠海金湾机场和澳门国际机场。其中,香港、广州和深圳三座机场都在进行扩建。香港国际机场的三跑道已于11月底启用,每年可处理1.2亿名旅客及1000万吨货物。广州白云机场的三期改扩建工程预计在2025年完工,到2030年的旅客吞吐量预计达1.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380万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改扩建工程计划在2026年完成,三跑道设计能满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60万吨的目标。珠海机场也在进行扩建,计划于2025年落成启用新的T2航站楼,届时每年可处理超过2700万人次旅客。
除了争相进行扩建,这些机场的航线网络也在重复布局。例如,在疫情前的2019年,广深港三大机场都布局了21个国家的航线,两家机场有重复布局的国家高达35个。这导致三大机场相互抢客源,比如常住地为广州的国际旅客选择从香港机场出发的有44.9万,选择从深圳出发的14.7万,常住地为深圳的国际旅客选择从香港出发的有149万。
为了吸引更多内地旅客经香港机场飞国际,香港机场选择与珠海机场“结盟”。不久前,香港机场管理局与珠海交通控股集团签署股权合作协议,前者斥资约43亿元购入珠海机场35%的股权。这一合作反映了大湾区机场群的竞争激烈程度。对此,民航业内人士王平分析,各大机场基于本地经济需求进行发展,统筹协调难度较大,导致竞争激烈。要实现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或许需要更高层面的规划与协调。
今年8月份,中国民航局发布的《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对三类不同枢纽机场的功能定位进行了细化。指导意见对广州和深圳机场进行了不同的功能定位,对于大湾区内更多机场的协同,王平建议建立国家层面的协调机制,联合政府、机场、航空公司,统筹分配航权航线等资源,通过差异化布局形成竞争合力。同时鼓励各大机场交叉持股,进一步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合作机制,在空域资源分配、航线网络编排以及航权时刻分配等方面加强协调。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知识和经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