塱原生态公园开放 极危禾花雀数量大增

右图:塱原自然生态公园访客区内的观鸟屋。左图:塱原自然生态公园有多样的湿地生境,面积共约21公顷。  【港闻报讯】记者王亚毛报道:位于新界古洞北、建造历时五年的塱原自然生态公园昨日开幕,并开放予公众参观。公园占地约37公顷,以开放式设计划分为三个管理区域,公众可于访客区参加野生动物观赏等活动。环境及生态局表示,园内保育成果令人鼓舞,极度濒危的禾花雀数目在三年内增加两倍,濒危的黑脸琵鹭上升数倍至40多只。  塱原位于双鱼河与石上河之间,原是一大片具高生态价值的淡水湿地,也是水鸟、两栖爬行动物等湿地动物的栖息地。为保育及提升这片湿地的生态价值,政府借着发展北部都会区的古洞北及粉岭北新发展区的机遇,收回塱原的私人土地。土木工程拓展署于2019年底展开公园建设工程,工程期间分阶段交由渔农自然护理署管理。  修复荒废农地成湿地  公园划分为生态区、农业区和访客区,据公园的官网介绍,访客可在访客区探索自然,亦可预约农业区及生态区的导赏团。为确保农业区的农耕作业、生态区的自然生态不受访客活动影响,渔护署在有需要时会实施管理措施,包括围封部分生境和路径,限制人流。  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昨日在开幕礼致辞时表示,园内保育成果令人鼓舞,过去三年,极度濒危的黄胸鹀,即俗称禾花雀,在塱原的数目增加两倍至约50只,濒危的黑脸琵鹭上升数倍至40多只;2021年首次发现黑翅长脚鹬在生态公园范围内筑巢,鸟巢数量在3年间由5个增至目前的50多个。今年5月,渔护署在塱原发现浅色斜痣蜻,是香港首次发现。  谢展寰说,生态公园通过主动将荒废农地和部分旱田,复修成湿田、水滋田、浅水池、沼泽等各种湿地生境,并兴建灌溉水道,孕育各类野生动物、便利生态友善模式耕作,能更好保育塱原,达致生态保育与农耕相辅相成的目标。  发展局局长甯汉豪致辞时表示,北部都会区既有都市化发展,也有重要的人文文化和生态环境。塱原自然生态公园具高生态价值,有效提升湿地生境,也有适合的基建配套和访客设施,引证政府致力把城市与乡郊融合、发展与保育并存贯彻到北部都会区的发展中。  公园于昨日及今日举行同乐日,提供深度游、农墟、摊位游戏、艺术手作工作坊、音乐表演等多项活动,免费入场。同乐日设有免费穿梭巴士往来港铁粉岭站。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知识和经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