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沃飞长空CMO费岚:让“打飞的”成为未来出行新选择
走进沃飞长空的办公区,你能充分感受到这里的“早高峰”——咖啡机前迎来小小的“拥堵”;会议室陆续坐上了讨论的员工;展厅中摆放的按照1:4比例缩小打造、公司的明星产品AE200,又将迎来新的参访……
AE200是沃飞长空旗下首款自研战略产品,是一款6座级纯电动有人驾驶载人eVTOL,其批产构型在上个月举办的2024中国航展中首度亮相。12日,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基地在成都启动建设,这也意味着AE200的批量化生产已在路上。
这番火热的场景,恰是当下低空经济的发展缩影。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3月,低空经济又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此背景下,“向天空要GDP”也成为各地共识。从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到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多地纷纷争做“天空之城”。
从低空经济的市场和应用场景来看,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被寄予厚望,并被视作改变城市交通体系的关键一环。
成立不到4年,沃飞长空已经成为未来的万亿级赛道——低空经济中的重要“玩家”。按照其设定的时间表,公司将于2026年取证后开启商业化,从而让eVTOL“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日,沃飞长空CMO(首席市场官)费岚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的专访,分享了公司在产品打造、应用场景、城市机遇等方面的思考。
“AE200规模化应用之后,其价格可能是地面网约车、出租车的2-3倍,但可以节约80%的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相信空中出行能够成为大家出行的选项。”
AE200中的“200”
从全球eVTOL头部公司的发展情况来看,除了航天航空企业与科技公司“入局”以外,一股日益不可忽视的力量是汽车巨头的介入。而在国内,吉利是较早布局eVTOL领域的车企之一。
2020年,吉利科技发布新通航战略,随即沃飞长空正式成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沃飞长空CEO兼首席科学家郭亮曾表示,在其见过的所有投资人和企业家中,“李书福(吉利创始人)是最具战略眼光的,敢于变革。”
“在加入吉利之前,我们的初始团队在技术方面已经有了比较多的积累,”费岚表示,此前在工业无人机方面的纯电驱动和垂直起降方面的技术积累,为沃飞长空进入eVTOL领域打下了基础。公司成立后,主要面对的课题是载人座舱的设计以及对载重能力要求提升后的相关设计与技术工作。
从应用场景来看,沃飞长空瞄准的是城际之间的短途出行场景,例如乘客到达机场或高铁站后的抵离出行——能够满足城市群内点对点快速出行诉求的交通工具,并且航程覆盖200公里。载客量方面,则比照地面行驶的MPV,以“1名驾驶员+5名乘客”的形式进行设计。
上述配置,也基本是选择倾转旋翼构型技术路线公司的“标配”。美国《航空周刊》2024年发布的全球eVTOL研发公司排名中,排名前10的企业(沃飞长空排名第九),有7家选择了倾转旋翼构型。
和其他路线相比,倾转旋翼构型技术在续航、速度、载重和舒适性方面优势明显,但飞控等设计技术难度大,因而研制周期和适航认证过程也更长。
“选择倾转旋翼这条路线,我们内部总结为‘难而正确的事’。今年的航展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做倾转旋翼,这和我们对于未来飞行器技术的研判是不谋而合的,”费岚表示,“要保障六个人且又要有200公里的航程,做倾转旋翼会是唯一有可能实现的路线。整个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和迭代。”
从时间线来看,从产品的概念到落地,沃飞长空属于“先头部队”——2023年12月,AE200适航验证机完成首飞;2024年6月,AE200验证机完成了全倾转验证飞行,成为中国首个、全球第二完成该类试验科目的eVTOL;11月,AE200批产构型亮相2024中国航展;12月,主要用于AE200批量化生产的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基地启动建设……
运营前提是安全、可靠
在航空领域中,安全是重中之重。作为新生事物出现的eVTOL,其适航认证的标准和规定也还在发展与完善之中。换句话说,在安全与发展的探索之中,eVTOL首先也必须要保障的,是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从安全性方面来看,和传统的直升机相比,电能驱动的eVTOL不仅低碳且噪音更小,其采用的分布式电力推进技术也提供了更大的安全冗余。
结合AE200来看,在其“安全、经济、舒适、环保”的标签中,安全是首位。类比汽车安全系统的分类,费岚从“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两方面介绍道,对于前者而言,重要的是预防意外的发生。“AE200全机有8个电机,1对或者2对电机发生故障时,是不会影响整个飞机的安全的。”
此外,在自动驾驶的加持下,驾驶员可以更多扮演安全员的角色。“飞机的操控人是坐在机舱里面,还是坐在相隔百里以外的操作舱里,他所做的决策必然不是一样的。”
被动安全则重在事故发生时,尽量减少机内人员所受的伤害。因此,AE200在座舱的设计与打造上,力求确保其在意外情况发生后的完整性。
除了技术方面的保障之外,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也不容小觑。从第一印象来看,eVTOL需要给大众提供的是一种安全的形象。
从调查报告来看,目前大众对于eVTOL抱有的是开放与接受的心态。艾媒咨询《2023-2025年全球飞行汽车行业趋势研究报告》中的用户调研显示,85.8%中国受访者表示未来愿意尝试飞行汽车产品及服务,且有64.7%的受访者认为通勤时间太久。
具体到沃飞长空,前文所述的城际出行便成为其主要应用场景之一。200公里的航程也意味着能够涵盖机场或高铁站到城市核心区域,或者都市圈中主要城市之间的距离。
可供对比的是,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乘坐eVTOL到达成都核心区域之一——春熙路、太古里,耗时将不会超过10分钟。乘坐汽车的时间普遍在35分钟以上,遇上拥堵时间还会更久。
此外,在从旅游观光、应急救援等方面,eVTOL可以发挥相应作用。以前者为例,“成渝两地正在推进巴蜀文化的旅游走廊建设,我们盘点走廊上的一颗颗‘明珠’,会发现他们大多都在200公里的航程里面。后续这也会是我们运营非常重要的方向之一。”费岚说。
期待在成都先行先试
在2024中国航展中,伴随着AE200批产构型的亮相,吸引到现场及网络上关注的,还有AE200旁边的充电桩。仔细辨别充电桩上的标志不难发现,这是吉利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充电桩。
事实上,各大汽车品牌,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品牌介入到eVTOL领域中,一个潜在的优势即在于整机供应链的复用。例如,据中金发布的研报,新能源车的三电产业(电池、电机、电控)、智能驾驶技术以及轻量化等技术都能够为eVTOL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郭亮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eVTOL70%—80%跟新能源汽车是重合的,剩下的20%则是关键少数。
从整机制造商的角色出发,费岚谈道,“和汽车主机厂相似,我们需要非常强大且稳定的供应链水平,才能保证后续的交付率。换言之,对于主机厂来说,需要更大程度上发挥集聚的效应。”
eVTOL产业链中,沃飞长空位于中游端,其上游是能源系统、动力系统、飞控系统等核心子系统供应商,下游是低空基础建设、检测、培训等相应运营企业。
费岚结合其全球总部基地谈道,启动仪式中的昂际航电是其产业链伙伴,而基地所在的成都未来科技城,也集聚了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民航二所等主体,“除了上游的供应链以外,我们希望下游的,比如运营商、培训维修等方面的合作伙伴,可以更多地聚集在主机厂周围,形成相应的生态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视线从园区放大到城市来看,全国各地都在争做“低空经济第一城”,都在全方位完善低空经济相关产业链。
在此过程中,对eVTOL整机厂商的“争夺”显得尤为激烈,相关企业迎来了多轮融资。以沃飞长空为例,在一年的时间内,先后已经拿下三轮融资。
真金白银以外,相关政策无疑是企业最为关注的方面之一。成都已印发《成都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4—2026年)》,“对于整机企业的支持,特别是后续运营阶段的力度是非常大的。”费岚说。
再从顶层设计来看,11月18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业务部、无人机工作委员会主任孙卫国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将在包括成都在内的六个城市开展eVTOL试点,“期待后续正式的文件能够快速出台,让空域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规范标准等课题早日在试点城市中先行先试。”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知识和经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