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热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列评论⑥: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深圳研发投入实践值得借鉴
每经特约评论员 陈宪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年9项重点任务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被确立为关键举措。而在企业层面,加大研发投入,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从这方面来看,深圳在企业自主研发投入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值得全国范围内关注和学习。
近日发布的《2023年广东省科技经费投入公报》显示,2023年深圳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2236.61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企业研发投入达2085.78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93.3%,不仅总量位居全国城市首位,其占比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7.7%。此外,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华为和腾讯占据研发投入榜前两名。与此同时,欧盟执委会发布的《2023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表明,华为和腾讯是唯一进入全球前20的中国企业,分别位列第5位和第19位。华为作为中国专利授权最多的企业,其研发集中于核心技术领域,而腾讯则在人工智能、云技术等前沿方向持续深耕。
这些亮眼的数据充分展现了深圳企业,特别是民营头部企业在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上的优势。
第一,创新体制机制的优势。深圳研发投入的卓越表现,得益于其成熟的市场化创新体制机制。深圳经济特区自设立之初,就跳过了其他城市从统一经营到自主经营的漫长改革过程,直接走上了企业自主经营、自主创新的市场化道路。在完成“贸工技”阶段后,深圳企业顺利转型为创新驱动、自主研发型企业,逐步实现从制造型、服务型到科技型企业的升级。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初创企业通过持续创新崭露头角,进一步推动了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第二,头部企业主导作用凸显。在深圳,研发投入的“大户”是头部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在研发上扮演领头羊角色,还通过产业链的带动效应,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腰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技术企业)和底部企业(初创企业)则通过研发投入在产业体系中寻找生存和发展空间。头部企业的强大创新能力为整个产业体系注入了活力,使深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第三,赋予创新更多容错空间。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往往需要通过试错实现突破,而试错成本极高。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有能力承担这种高昂的试错成本,并具备相对灵活的容错机制。深圳民营企业通过建立制度化的激励体系,最大限度调动了研发人员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创新效率。近年来,深圳的头部企业通过大量研发投入,不仅催生了新兴产业,也推动了未来产业的发展,这正是创新容错空间释放活力的最佳注脚。
第四,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对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这为深圳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证明了深圳模式的可行性。深圳民营企业在这一政策背景下,依托自主创新优势,能够继续在国家科技攻关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全国各城市发展逻辑不同,但深圳的成功经验却有共性值得借鉴。从根本上看,深圳经济的根基在于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要学习深圳模式,其他城市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的体制机制。一方面,要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还需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更多企业从制造型向科技型升级。
总而言之,“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而深圳企业的研发投入模式和创新机制则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各地若能结合实际,充分汲取深圳经验,将有助于形成多点开花的创新格局,为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深圳行业研究院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知识和经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