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理财现象:债基收蛋人、用利息生活火了,股市也开始迎新
近日,小红书联合蚂蚁财富平台发布《2024年轻人十大理财趋势盘点》,“用利息生活”“只求微赚”和“股市迎新”成为年度理财现象。
2024年,伴随利率下行、黄金波动,去年“存款特种兵”“攒金豆”的年轻人们开始转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等稳健理财产品,买债基收蛋、重回余额宝成为新趋势。
来自基金业协会的数据也显示,今年前10月,债券、货币基金规模合计增长2.7万亿元,贡献了公募基金整体增长规模的69%。
另一方面,自9月底A股行情显著回暖,“股市迎新”一跃成为市场焦点,也带动基民投资权益基金,其中,八成资金投向了更分散的指数基金。这届年轻人选择先求稳再求赚,指数基金也要和债基、货基形成交叉配置。
先求稳再求赚
债基“收蛋人”火了
2024年,年轻人的理财问候语是从“收蛋了吗”开始的。在股市震荡、利率下行的环境下,年轻人正逐渐告别All in明星股票型基金,存款也不香了,稳健的债券型基金成为“新宠”,债基“收蛋人”群体火了。
“养基收蛋”是年轻基民的黑话,是对债基收益的亲切表达。在“收蛋人”眼里,当日上涨0.01%,即为收取一个蛋,如果单日上涨较多,那就收“恐龙蛋”了。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债券基金规模自2024年开年后水涨船高,从1月底的约5.3万亿元快速升至7月底的约7万亿元,才逐渐减速。
国庆前后,A股出现明显上涨,00后新投资者勇闯股市频上热搜,“股市迎新”一跃成为焦点。统计显示,2024年10月,沪市A股账户新开户数达到685万户,约为前9个月平均开户量的4.5倍。小红书平台上,股市相关的笔记在9月30日和10月8日达到顶峰,9月30日这天阅读量同比增长了11倍。
“基金”也随之成为讨论热词。值得一提的是,几乎同一时段蚂蚁理财社区里,老基民频频给新基民留言“别冲动”,这一词汇出现的频率环比上涨了109%。
不同于以往的“追涨杀跌”,当代年轻人在搞钱上似乎更倾向于先求稳再求赚,更多人看中长期投资价值。蚂蚁财富平台数据显示,约8成新基民选择配置较为分散的指数基金。而如果以9月24日这个大涨起点为节点统计,启动定投的基民同比增长了1.3倍,其中90后、00后占6成,换言之,年轻人正在成为“耐心资本”。
在线做副业
挑战“攒够X万退休”
一边闲钱放债券基金、余额宝赚收益,一边下班花式搞副业攒钱,以“攒够X万退休”为终极目标并保持每天更新自己的攒钱笔记,这已经是年轻搞钱群体的“每日标配”。
2024年尚未收官,小红书上“存钱”相关话题的笔记阅读量已高达83亿,点赞、评论、收藏量达到2.5亿。其中,2月关于存钱的笔记数量全年最低,3月笔记数量全年最高,毕竟过完年上班的动力,就是存钱、搞钱。
今年27岁的三木来自广东潮汕,大学期间,三木开始替别人写稿赚稿费,并且用课余时间开展公众号代运营业务,赚下了自己的学费、生活费。毕业后的三木开始尝试自媒体和数字人电商业务,尽管有所波折,但三木还是在几年时间内让自己的存款达到了近50万。
阮阮是“4%法则”的实践者。“4%法则”即生活开支/4%=需要的资本本金,举例来说,如果退休后每月开销是3000,那退休时攒够90万就可以了。阮阮表示,每一年,她都会制定今年的存款目标,先存后花。主业之外,阮阮有自己的自媒体副业,收入虽然不多,但是足以覆盖日常的支出,省下工资存起来。
当代年轻人人均斜杠青年,发展副业搞钱。小红书上,副业相关笔记的阅读量达到36亿,其中陪聊、遛狗、出租屋改造、插画师、串珠、玄学、穿戴甲、P图是网友讨论最热烈的副业之一。
“用利息生活”的年轻人
主打把钱花在心坎上
理财、攒钱重拳出击,但日常花销主打一个抠抠搜搜、精打细算。2024年,“用利息生活”出圈了。在小红书上,“用利息生活”的相关笔记阅读量超2亿,有超500万人在小红书讨论如何用利息覆盖部分生活成本。事实上,数据显示,余额宝过去11年一直保持正收益,平均每天为用户产生了1.54亿的收益。
网友小咸33岁即开启了自己的“退休”生活。而她的退休路径是:用自有的一套房产租金覆盖生活的开支,同时存款大部分存银行定期存款,然后剩余部分直接存入余额宝,主打安全又有利息,保证自己每月社保支出后还存留一点。尽管谈不上大富大贵,但“退休”生活倒也悠然自得。
更多年轻人尝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现“局部退休”,利息和收益即使不多,也能实现早餐的“鸡蛋自由”。这背后是年轻人理财观和消费观的转变。《2024 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提到,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正发生着重大转变。其中41.04%的受访年轻人在购物时经常有比价行为,19.29%的年轻人买任何商品都会比价。平替商品能否满足需求最为关键,当平替商品品质足以满足需求时,51.48%的受访年轻人会为节省开支而选择。也就是说,可以“用利息生活”,但钱要花在心坎上。
理财时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花样百出的搞钱法子,层出不穷的省钱妙招……“金金计较”的背后,年轻的Z世代们正在拥抱更成熟、理性的理财观。
编辑|蒙锦涛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知识和经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