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岛屿读书》带动书籍销量 碎片化时代,文化类综艺如何破局?

“世界从眼前开始。”

从第一季的书屋对谈到如今的边走边聊,《我在岛屿读书》(以下简称《岛屿》)已来到第三季。这档文化类综艺自上线以来,在全网的曝光量已突破100亿次,仅今日头条平台累计播放量就超过4.5亿次,前两季节目在豆瓣的评分均高于9分。

《我在岛屿读书》录制现场,张大碗子、余华(中)、刘擎(右)对谈

图片来源:抖音供图

不管是余华和莫言等好友之间的幽默互怼,还是夕阳下的深度对谈,不少观众在这档节目中找到了治愈与共鸣。岛屿和世界,书架和荧屏,读者和作者,《岛屿》成功在现实世界搭建出了多维度的连接。今年《岛屿》走出国门,前往希腊克里特岛录制,以“文化无国界”的理念探索文学与世界的融合。

当前,在碎片化内容的冲击下,深度内容尤其是文化类节目整体趋于式微,而这档以文学为纽带的“慢综艺”不仅实现了破圈传播,还推动了相关书籍的销量增长,掀起了阅读热潮。在谈及《岛屿》的成功之道时,今日头条作者与内容生态负责人李黎称,品质和真诚是关键,“比起流量和商业,(我们更关注)观众通过这个节目会如何看待今日头条”。

文化类节目式微,《我在岛屿读书》为何能突围?

12月7日,《岛屿》举办了首次线下主题活动“岛屿书声日”。在开场致辞中,李黎讲述了举办“岛屿书声日”的初衷:“《我在岛屿读书》三年来,已成为许多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岛民’的精神食粮。我们很高兴通过这座桥梁,与更多观众相识、互相影响。”

1500张活动门票仅三天即被抢光,观众们满怀期待地前来与嘉宾余华、程永新、叶子、七堇年、吴越等进行面对面交流。

《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朗读者》⋯⋯其实,过去几年中国不乏成功出圈的文化类综艺,它们通过不同的形式让文化触达观众。但近年来,碎片化内容逐渐主导市场,长内容尤其是文化类节目的生存空间愈发有限。

在这样的背景下,《岛屿》却能够持续出圈,成为今日头条优质原创内容的代表性IP。谈及节目的成功之处时,李黎称,“真诚”是关键,“节目筹备时,并未刻意设置具体议题,而是让作家们自由交流”。她认为,观众在节目中感受到的“动人之处”正是源于这份真实与共通性。“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比较动人的东西,到最后可能都有一些相通的地方。”

在李黎看来,《岛屿》不算是一个纯消遣的节目,更多的是通过对文学的探讨来让观众拓宽认知,进而得到精神上的收获和愉悦。“我们呈现出来了一些东西,但你能思考到什么,或者你对当下这些事情是什么样的看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答案,大家能愿意开始借由节目去想一想,就很好了。”李黎说。

这一点也体现在了节目的二次传播上,与其他综艺节目的“片段化传播”不同,《岛屿》更多地引发了观众对节目内容的深度感悟与分享。

此外,嘉宾之间的趣味互动也成为节目传播的亮点。余华、莫言、苏童之间的“相爱相杀”在社交平台上引起热议。据悉,节目在邀请嘉宾时就预先考虑到了嘉宾之间的关系。“话题、流量人物肯定是有关注度的,但更关键的是他们之间的友谊以及对文学的深入理解。”李黎表示。

今日头条作者与内容生态负责人李黎 图片来源:抖音供图

不仅是观众被这档慢综艺触动,参与其中的嘉宾也有不少感悟。《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节目录制中的第一次对谈就让他深受启发。“优秀的作家们集中到一起聊文学的机会并不多。虽然如今有各种各样的会议,但大多数会议都是浮夸、表面化的,也不会碰撞出火花。但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中,可以听到作家内心真实的声音,这些话在其他场合他们是不会说的。”

通过对谈引出大量的文学作品,《岛屿》在嘉宾和观众之间塑造出了一个阅读的世界,让文学作品不再只存在于书架上,而是成为观众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

口碑放在首位,让读者读到真正有价值的书籍

在被问及如何衡量节目的成功与否时,李黎称,口碑是其第一关注的事情,其次是外界评价、用户反馈,最后才是商业上的考量。“我们没有把这个节目当成一个带动平台流量的工具,也没有想去靠节目拿视频平台的市场份额,(我们更关注)观众通过这个节目会如何看待今日头条。”

李黎进一步解释道:“通过这个节目,我们希望向观众传递,头条不仅关注热点新闻,还致力于提供深度内容,帮助大家开拓认知世界、思考世界的视角。”同时,她强调,建立更好的作者生态和内容生态,用更多优质内容的纵横延展拓宽观众视野、丰富信息价值,是平台一直以来的目标。

从更大的市场视角来看,一直以来,文化类节目处于相对小众的赛道,面临出圈难度大、商业回报有限的问题,导致许多文化类节目的诞生来自“商业定制”,而非纯粹基于内容价值。

“不考虑商业回报,单纯做内容会遇到很多挑战,难以坚持。”李黎说,“今日头条是愿意花钱让作者(坚持),你先生产好内容,我来承担你的成本,我们现在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情。”

记者注意到,《收获》杂志在过去为一代代文学作家的作品传播提供了重要平台,多年来,大量读者借由《收获》结识了冯骥才、余华、王安忆等作家及他们的作品。如今,《岛屿》以另一种形式发挥出了荐书的作用。

节目对谈中迸发的火花不仅增添了节目的深度,还直接带动了相关书籍的销量。程永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节目播出后,《收获》杂志收到了很多的读者来信,公众号阅读量、App访问量都大幅增加。此外,节目中提到的阿来作品《去有风的旷野》在节目播出后两个月内印刷四次,达到了五万多册。

阿来给读者签售《去有风的旷野》 图片来源:三联韬奋书店

程永新称,在碎片化、快节奏的时代,希望能够让中国的读者读到真正有价值的、有用的书籍,“有了互联网以后,我们的传播渠道多了,选择也多了,带来了自由也带来了选择的难题。在汪洋大海中,你不知道一块大石头扔进去,会不会溅起水花,这就需要一个筛选者。”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文化类节目需要的不仅是形式创新,更是对品质与价值的坚守。正如李黎所言:“借由节目,能够激发观众思考,已然足够。”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知识和经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