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亿元云南通海投资项目蹊跷生变 聚光科技实控人股权冻结引发市场关注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聚光科技(300203.SZ)实控人之一王健可能不会远赴云南省通海县投资。8.5亿元资金按计划投入到两个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后,却被单方面蹊跷叫停,作为项目融资担保方的聚光科技第一大股东——浙江睿洋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睿洋科技”)及王健身陷其中,其所持上市公司股份被法院轮候冻结。

聚光科技近日发布公告称,若后续被司法冻结的股份被司法强制处置,将影响睿洋科技的控股股东及王健的实际控制人地位,公司届时可能面临控制权不稳定或变更的风险。

两个项目为何突然叫停?聚光科技大股东为何遭遇如此境况?《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追踪。

导火索:8.5亿元投资项目突然被叫停

聚光科技当下遭遇的困境要追溯到2017年。当时,通海县以招商引资方式引进睿洋科技为投资主体,与其陆续签署了《通海农产品冷链物流园项目投资合作框架协议》、《通海杨广智慧农业小镇项目投资合作协议》、《通海杨广智慧农业小镇PPP项目战略框架协议》等框架协议。

项目规划第一部分为冷链物流园项目,由睿洋科技出资成立通海育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通海育农科技”),规划建设农产品交易区、冷链仓储区、农产品加工区、配套服务区等;第二部分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包括通海国际会展中心、小镇路网及配套工程等子项目,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合作(PPP)模式建设,即“杨广智慧农业小镇PPP项目”(简称“通海智慧小镇PPP项目”)。

2018年、2019年,通海县住建局与通海睿联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简称“睿联农业公司”)陆续签订《通海杨广智慧农业小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PPP项目合同》、《PPP项目合同—补充合同》等协议合同。

上述项目合同明确,通海县政府授权通海住建局为PPP项目实施机构,睿洋科技为社会资本方牵头单位,与政府平台公司成立睿联农业公司。工商登记信息显示,睿洋科技持有睿联农业公司90%股份。

多份合同资料显示,通海智慧小镇PPP项目总投资估算为8.9亿元,后调整为约6亿元;项目合作期20年,其中建设期2年,运营期18年。该项目包含三个子项:通海国际会展中心与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小镇路网及配套设施、滨湖景观区。

图:通海智慧小镇PPP项目结构图 资料来源:记者制图

通海县隶属于玉溪市,位于云南省境中部偏南。11月23日,睿洋科技一位内部人士在电话中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公司之所以投资通海,是因为该县蔬菜、花卉产业在云南乃至全国享有较高声誉,产品销往全国及南亚、东南亚地区。而这些蔬菜、花卉运往省外需要先通过冷库快速降温,然后再通过冷藏车发往外地,但当地的冷库设施较为陈旧,需要扩容升级。

资料描述,通海智慧小镇PPP项目于2018年10月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约5.99亿元),冷链物流园(计划总投资约15亿元)于2017年9月开工建设。

然而,2021年6月3日,通海县人民政府、通海住建局联合致函睿洋科技称,项目前期建设进展较为顺利,但近两年多来,工程推进十分缓慢,严重滞后于计划进度。根据该函件内容,为妥善解决项目建设问题,为加快智慧农业小镇及冷链物流园区建设,通海县拟对冷链物流园区一期冷库外的规划建设项目(含公司自投及PPP在建、未建项目)进行清算,并终止与浙江睿洋科技的合作协议。

2024年10月,知情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智慧农业小镇规划范围内冷链物流园目前处于正常运转状态,是睿洋科技自投项目,截至当时已建成117门冷库,还有50多门冷库未完工。而原规划的二期、三期冷库,农批市场等已被当地政府叫停,与其配套的PPP项目等也同时被叫停。

通海县叫停的理由是项目进度缓慢,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项目滞后于计划?通海育农科技相关负责人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土地未按约到位、拆(搬)迁迟缓、公共卫生事件等造成了通海杨广智慧小镇项目进度缓慢。

云南五兴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安信通力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于2024年5月出具《通海杨广智慧农业小镇PPP项目阶段性决算审核报告》(简称“《审核报告》”)称,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项目建设未能按原计划完成。内容显示,至审计截止日(2024年3月5日),国际会展中心、卫生院等未开工建设,项目总完成率仅为34.15%,已基本处于停工状态。

蹊跷的是,2021年8月,玉溪市家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玉溪家园建投”)与通海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双方在“通海杨广智慧农业小镇”等项目建立合作,并被解读为项目的接盘方。玉溪家园建投官方网站介绍,公司是玉溪市政府于2015年10月批准成立的国有企业。

叫停项目的同时,通海政府引入玉溪家园建设,这似乎是要更换通海智慧小镇PPP项目投资方。“杨广智慧农业小镇”进展缓慢及停工,具体原因是什么?玉溪家园建投接盘后,目前项目进展情况如何?

11月29日,《经济参考报》记者电话联系到通海住建局,相关人士对此表示,“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避一下”,未进一步置评。

连锁反应:担保被诉,股权冻结,投资方陷困境

一系列的麻烦接踵而至。

通海智慧小镇PPP项目中,项目公司、借款方是睿联农业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简称“国开行云南省分行”)是该项目的贷款方,睿洋科技是睿联农业公司融资担保方。

2022年3月,通海县政府与国开行云南省分行召开专题座谈会。会议纪要显示,通海县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已开始清算工作,明确睿洋科技全面退出,对于后者自投部分,要求一并作价转让给新的投资方,便于新的投资方统一规划、建设、运营管理。

然而,对于突然中止合同引发了诸多争议,一是依据合同约定,未经银行同意且未对未偿贷款做出相关安排前,政府方不得以任何事由解除或终止PPP合同;二是项目终止后30日内完成终止后确认项目终止补偿金,并在补偿金额确认后30日内支付补偿金。在睿洋科技看来,通海政府并未按照上述约定行事。

2022年11月,国开行云南省分行起诉睿联农业公司、睿洋科技及王健,追索未偿贷款2.4亿元。前述通海育农科技负责人认为,按照上述补充合同约定,国开行云南省分行有权起诉通海住建局,但其未行使该权利,而是直接把手伸向作为民营企业的担保方睿洋科技。

上述负责人称,自2017年开始,睿洋科技向睿联农业公司提供1亿多元资本金;睿联农业公司以PPP协议约定的18年运营期内政府应支付的可行性缺口补助费用作为抵押,向国开行云南省分行贷款4.7亿元;睿洋科技和王健为贷款提供了连带责任担保。

“截至目前,睿洋科技、王健已被限制高消费等。涉及的上市公司股票被拍卖后,睿洋科技及下属子公司相继被有关联的部分金融机构抽贷断贷。”该人士介绍称,各方和解未果后,昆明中院依据“政府已经终止项目”,判决睿联农业公司、睿洋科技、王健败诉。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显示,2023年6月20日,该院判决睿联农业公司归还国开行云南省分行借款本金1.27亿元,违约金126.55万元等。

2023年9月,国开行云南分行执行睿洋科技及王健名下资产,查封账户、申请拍卖睿洋科技持有的聚光科技股票。其间,睿洋科技与国开行云南省分行协商和解,分期归还贷款,后者要求政府方一并签署和解协议,但通海县政府方面并不愿意,事情随后急转直下。

2024年7月12日至2024年9月10日,昆明中院在阿里巴巴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将睿洋科技名下持有的聚光科技股票357万股进行公开司法变卖,占聚光科技总股本的0.80%。

雪上加霜的是,2024年11月13日,国开行云南省分行通过昆明中院司法冻结睿洋科技持有的4000多万股聚光科技公司股票(市值7.70亿元)、轮候冻结睿洋科技持有的1000多万股聚光科技股票(市值1.8亿余元)。不过,昆明中院对睿洋科技的执行额仅1.2亿元,却冻结近10亿元聚光科技股票。

截至2024年11月14日,睿洋科技及一致行动人普渡科技共计持有聚光科技股份约1.15亿股,占聚光科技总股本比例为25.70%;如果司法冻结的股份全部被司法强制处置后,睿洋科技及一致行动人普渡科技共计持有公司股份6312.16万股,占聚光科技总股本比例为14.07%。聚光科技称,目前,睿洋科技持有的聚光科技股份中80%以上被昆明中院冻结、轮候冻结,公司面临控制权变更的风险。

“PPP项目是基于未来的权利义务而设计的投资模式,由于时间跨度很大,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始料未及的问题,因而容易出现纠纷”,上海一位律师告诉记者,下一步问题的关键是各方应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协商解决问题。

资料显示,聚光科技成立于2002年1月,是我国分析仪器龙头企业,公司能否安然度过此次股权冻结风波?记者将持续关注后续进展。

记者 柴刚 来源:经济参考网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知识和经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