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建设如何做到“与泉水共生”?济南轨道交通:除了“摸着石头过河”,还要用智慧的方法
作为最后一座开通地铁线路的副省级城市,有着“泉城”之称的山东省会济南市,在“既要保护泉水生态,又要建成地铁”的目标下,面临着业内前所未遇的世界级工程地质施工难题。
“地铁如何与泉水共生?是济南在地铁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12月1日,“深改在山东——全国主流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在济南轨道7号线数智指挥中心调研时,济南轨道交通集团(以下简称济南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公司7号线项目管理部经理杜乐乐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确保泉城“灵魂”不失,这是在济南修建地铁时不可触碰的底线、红线。
“地铁如何与泉水共生”是济南在地铁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建轨道就是建城市。”在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看来,不管是省会城市的发展,还是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都离不开强大交通的支撑。
不管是《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还是《关于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意见》,都明确提出将“保泉优先”作为一条重要原则贯穿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中。
“用慎重的态度对待泉水保护,用智慧的方法建设轨道交通。”在与包括《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媒体交流时,济南轨道交通人士表示,在横穿泉水径流核心区域地铁线路的建设中,济南还创新性采用了地铁车站导流技术,通过对汇水系统、地下水补偿径流系统及排水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车站上下游地下水的连通,车站周边的地下水流场基本恢复至建设前状态。
在上述人士看来,对于泉水的保护,不仅仅体现在施工过程中的“摸着石头过河”,早在规划设计阶段,济南就提出了“绕避升抬”的泉水保护设计理念,将地铁线路绕开泉水敏感区、避开地下含水层、升抬地下线路埋深,消除轨道交通建设对泉水的影响。
与此同时,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对水文地质勘测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济南城区四维地质环境可视化信息系统平台应运而生。
据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大数据部部长李罡介绍,该系统融入了济南近60年来的泉水水文情况,以及前期勘测收集到的300万组数据,刻画出了济南主城区近2000平方公里的四维地质环境模型,为摸清泉脉分布特征、让地铁建设与泉水保护共荣共生提供了数字化支撑。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知识和经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