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GF观点|从“做什么”到“怎么做”:我国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体系形成
每经特约评论员 施懿宸 姜雨彤 包婕 每经编辑 黄博文
11月6日,沪深北三家交易所同时出台《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作为对2024年4月出台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的实践指南和解释说明。
从本次发布内容来看,《指南》可以作为信息披露主体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执行手册和依据,是从“做什么”到“怎么做”的延伸,为上市公司提高可持续信息披露质量提供了方法和参照。
《指南》发布有三个重大突破
总的来看,《指南》的发布,对上市公司ESG信披有三个方面的重大突破。
一是《指引》的政策性要求,通过《指南》得到落地执行。《指引》作为政策性文件,对公司需要披露的议题和方向作出了规定,体现了监管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有助于监管方对公司可持续报告内容进行统一管理。而从公司的角度来看,重点需要思考的是《指引》出台之后应该如何应对。此次《指南》正是从公司的角度出发,帮助公司明确方法路径、衡量标准、判断依据,对披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进行逐一分析、举例和解答。公司在可持续信息披露过程中,完全可以将《指南》作为指导性手册,根据每一章节的方法和内容逐一对照分析本公司应该披露的内容。
二是对《指引》中的定性要求补充了定量判断的方法。《指引》作为纲领性要求,更多的是对公司披露内容形成了定性的框架性约束。公司在面对很多披露内容时仍然找不到抓手,同行业公司的披露数据也缺乏可比性。《指南》对影响重要性的评估因素与判定方法、财务重要性评估分析与判定、指标和目标的设定及进展披露、气候相关风险与机遇和财务影响如何定量分析进行了详细描述,对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方法和流程进行了详细讲解说明,实现了从定性要求到定量计量的进阶。
三是《指南》使用流程图与示例结合的方式,有效帮助公司理解与应用。《指南》中多处使用流程图的方式对相应问题进行步骤拆解,以清晰的逻辑展现了报告披露过程中执行者的思考路径和实操流程,每一个重点问题讲解时都配有相应的示例来展现文字描述的方法如何应用在披露过程中。公司在披露报告时,可以根据示例的指导方向,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披露。
《指南》应用对ESG信披有两个重要意义
而《指南》的应用,对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和编制体系来说,则有两个重要意义。
一是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过程降本增效。由于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公司在披露过程中面临专业人员缺失、数据收集年限不足、数据计算方法不统一、数据系统化协同程度不高、绩效评估方法缺少借鉴依据等问题。很多公司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寻求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帮助。此次《指南》的出台可以为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过程提供很好的参考,一方面提高公司内部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热情,另一方面也帮助公司以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方式解决问题。
二是标志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体系正式形成。《指引》填补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报告政策性要求的空白,《指南》则是在结合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出台的标准的基础上,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开创了适合中国特色的披露方法学,解决了从前我国公司使用国际准则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时产生的不适配问题。《指引》和《指南》,是政策性要求与指导性文件的搭配,意味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已经从宏观层面落实到具体实践,标志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体系的正式形成。
作者施懿宸系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姜雨彤系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包婕系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ESG中心联合主任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知识和经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