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拟增购美制军用无人机

美国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对外展示“海上卫士”无人机

据日本媒体报道,继日本海上保安厅之后,日本海上自卫队也将引入美制大型军用无人机。日本防卫省近日宣布,海上自卫队已正式决定引进23架美制“海上卫士”无人机。这款长航时无人侦察机将配合乃至替代有人机,强化对相关海域的警戒监视。

刻意隐藏战斗性能

日本防卫省官方网站称,日本海上自卫队即将引进的“海上卫士”无人机,由美国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生产,长11.7米、翼展24米、高4米,最大航程4800公里,可连续飞行24小时。该型无人机不搭载武器系统和弹药,不具备打击能力,主要装备使用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模式的多模海洋表面探测雷达和可全方位拍摄的高性能相机,能够实时监测并识别数千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船舶。分析人士称,上述数据对“海上卫士”无人机的实际性能指标和升级改装潜力,进行了刻意“缩水”或“隐藏”,意在“暗度陈仓”。

综合美国军方发布的数据,“海上卫士”无人机是MQ-9“死神”无人机的改进型号,主要执行海上任务,最大飞行速度约389公里/小时,最大续航时间超过40小时,使用寿命约4万小时。该型无人机具备较好的飞行和续航能力,内置先进的航电设备,可挂载多种任务载荷,包括雷神公司研制的MTS-B光电/红外传感器,通用原子公司推出的“山猫”多模雷达、机载跟踪和瞄准系统,以及莱昂纳多公司开发的SAGE电子战监视系统,并采用异常检测算法等。

“海上卫士”无人机的任务载荷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按需进行灵活配置。其共有8个机翼挂点和1个机腹中心线挂点,最大外部载荷超过1800公斤,可挂载多枚AGM-114“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和GBU-12“宝石路”Ⅱ激光制导炸弹,能够对水面舰艇和装甲车等地面目标构成较大威胁。有分析人士称,即便美国对出口至日本的“海上卫士”无人机版本作了降级处理,只要美国认定情势所需,很可能帮助日本恢复该型无人机察打一体的本来面目。

常态展开海洋监视

日本政府在2022年底出台的“安保三文件”中明确,将引进一批海上无人侦察机。今年8月,日本防卫省开始公开招标长航时无人机项目。经综合评估,海上自卫队最终选定“海上卫士”这一机型,计划从2028年开始引进首架,至2032年左右共装备23架,单机价格约120亿日元(约合7795万美元)。部分采购费用,将列入2025年度防卫预算。

日本最先引进“海上卫士”无人机并着手试运行的机构,是作为重要准军事力量的海上保安厅。2022年10月,日本海上保安厅在位于青森县的八户航空基地启用第1架“海上卫士”无人机,并开设远程操作中心,负责搜索失踪者、监视故障船舶等活动。2023年5月起,海上保安厅运用3架“海上卫士”无人机,构建起海洋全时监视体制。日本海上保安厅还计划在2025年再引进2架该型机,部署在北九州机场,以确立“可常态化监视多个海域”的体制。

2023年5月,日本海上自卫队租用海上保安厅1架“海上卫士”无人机,截至目前,已完成约2000小时飞行,并分3个阶段进行测试,旨在确认机体与传感器性能、优化信息收集能力和试验最长续航时间。该机曾先后发生4次故障,涉及自动驾驶装置、电力系统和飞行系统。未来,日本海上自卫队与海上保安厅将共享该型无人机收集到的数据。日本海上自卫队官方已确认,“海上卫士”无人机具备“相当于乃至超过”现役海上巡逻机的警戒监视和情报收集能力。

持续推进无人项目

近年来,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无人技术的发展与武器化运用,试图打造涵盖水下、水面、空中与水陆两栖等多领域的无人装备体系。此次决定引进海上无人侦察机,只是这一构想的“冰山一角”。目前,无论是执政的自民党,还是第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都主张推进无人武器装备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试图与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提出的作战构想相呼应,谋求在周边军事行动中获取更多优势。

今年7月,日本防卫省制定并发布首个推进人工智能运用的基本方针,设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七大重点领域。目前,日本正在推进的无人武器装备研发项目包括4个方面。一是无人潜航器,可在水下停留12小时以上,主要执行通信中继、水下反潜、航道封锁和秘密渗透等任务。二是战斗支援多用途无人水面舰艇,配备侦察监视、反舰导弹等装备,主要负责配合有人舰艇实施水面打击。三是中小型多用途无人攻击机,能搜索、识别并迅速打击人员、车辆、舰艇等。四是无人两栖战车,将配备陆上自卫队不断扩充的“水陆机动团”,强化西南地区岛屿攻防能力。

日本追随美国引进并部署体系化的无人武器,将开火的权力部分乃至全部交给机器,增加了擦枪走火的风险,或将导致地区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值得关注和警惕。

(王成文)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知识和经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